近年來,中國的鈑金加工企業和制造業越來越多,已經成為世界的制造中心和消費國家,作為基礎產業之一的鈑金加工制造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。


鈑金加工業的發展水平是Z能反映一國制造業綜合能力的主要評價指標。該產業的發展將是提高國民發展經濟整體質量的體現。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有多年,而目前的鈑金加工業還是一個零散的砂子,新興的民族工業才剛剛起步,規模很小。整合可以應對國外企業,保證民族工業在競爭中有一席之地,在未來的5到10年,我國鈑金加工業除了規模化滿足國內需求外,還需要在先進的互聯網上進行產銷一體化,才能在立于不敗之地的基礎上,向國外提供更好更快的發展。


隨著中國制造業的崛起,中國的鈑金和制造業得以快速發展。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《鈑金加工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轉型升級分析報告》顯示,早在2012年,該行業就擁有3萬多家企業(車間),從業人員200萬人,鈑金零部件年產量約4200萬噸,2016年鈑金加工行業銷售額約6885億元。但從整體上看,鈑金加工行業起步較晚,行業規模普遍較小,缺乏生產和技術人才,難以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,市場競爭日趨激烈,實力難以與國際跨國公司抗衡。


目前,中國鈑金加工整體經濟效益較好,行業內不少企業的營業利潤都在20%以上。鈑金加工行業主要是為汽車、造船、精密機床、精密儀器、通訊電子及電梯等行業做配送加工,且合作伙伴多為國外大公司(GE、BOSCH、OTIS),隨著合作的進一步深入和持久,學習了先進的技術、工藝,以及嚴格規范的生產環境、生產流程等方面的管理經驗,從而使關鍵零部件和關鍵技術逐步本土化,相應減少國外企業從國外采購關鍵零部件,降低制造企業的生產成本。


鈑金加工業的利潤水平主要取決于產品質量和加工精度、產品和增值服務、下游用戶企業和上游原材料價格。因此,未來隨著行業產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,原材料價格波動對產品的影響將逐漸減少,行業利潤的波動趨勢將會更好


同時,未來利潤水平的走勢主要取決于產品質量和精密度、產品增值服務和下游客戶行業等因素。隨著中國汽車、通信、軌道交通、航空航天、家電、醫療設備、集裝箱封頭制造等行業的快速發展,中國已成為世界制造中心,鈑金加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,引進國外先進設備,使裝備和技術也得到了發展。全自動數控設備取代過去簡單、精度低的半自動鈑金加工設備,鈑金制造技術正朝著信息化、集成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,作為鈑金零件設計和鈑金工藝設計的連接,也應順應其發展變化,不斷改進和提升。